美债危机?别慌!内幕人士揭秘真相:真正风险竟在这里!

author 阅读:23 2025-04-26 16:54:51 评论:0

美债到期压力:一场被夸大的惊吓?

美债到期与新增供给:深水区的常态

最近金融圈里啊,人人都在讨论美国国债到期的事情,仿佛世界末日要来了一样。说实话,这种恐慌情绪里,水分可不少。诚然,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小,但要说已经到了“边际恶化”的程度,我是不认同的。这几年,美国国债市场一直都在“深水区”运行,早就习惯了这种高压状态。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到期规模上,就断言美债市场岌岌可危,未免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了。

市场误读:2025年到期高峰的“假象”

“2025年美债到期规模高达9万亿美元!” 你是不是也听过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 这完全是数字游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到期高峰”,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债里有一大部分是短期国库券,期限都在一年以内。你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去统计未来几年的到期分布,都会发现下一年是个“高峰”,然后断崖式下跌。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信号。实际上,2024年到期的美债规模和2025年相比,差不了太多。更何况,美国政府在2025年仍然需要大量发行短期国库券来融资,所以2026年的到期规模也不会像现在统计的那么低。用这种“假象”来制造恐慌,实在有点居心叵测。

短债主导:到期结构被忽视的真相

没错,今年到期的美债总金额确实很高,但主要都是短期国库券。那些真正能影响市场情绪的中长期附息国债,到期规模反而有所下降。短期国库券的持有者,主要是货币基金之类的机构,它们对长期美债的兴趣并不大。所以,即使短期国库券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对长端美债利率的影响也相对有限。而且,现在货币基金和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规模都非常庞大,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短期国库券的压力。拿着9万亿美元的到期规模说事儿,完全是避重就轻。

供给压力:真的边际恶化了吗?

对于那些真正关心美债市场的人来说,更应该关注财政部公布的附息国债拍卖计划,因为它包含了借新还旧的部分和新增发行的部分。数据显示,财政部上次增加拍卖计划还是在2023年5月,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拍卖节奏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10年期美债,总发行量并没有增加。所以说,中长期美债的供给压力,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边际恶化”。

信用债市场的隐忧:真正的压力所在

企业债到期高峰:迫在眉睫的挑战

别盯着美债的到期规模瞎操心了,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美国企业债市场!随着疫情期间大量发行的债券逐渐到期,美国企业债的到期规模从2023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预计2025年将达到91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750亿美元,2026年还会继续攀升。这才是悬在美国经济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再融资成本飙升:低息时代的落幕

2020年和2021年,在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的加持下,美国企业债的收益率整体较低,高等级品种的平均水平只有1%-3%。但随着加息周期的启动,从2023年开始,收益率逐渐切换到5%-6%的较高水平。这意味着,一旦这些企业债需要滚动续作,整体利息支出将大幅增加。这种利率切换带来的偿付压力,主要集中在2020-2021年发行的企业债上。我统计了一下这段时间发行的企业债的到期分布情况,数据显示,2025年将达到5600亿美元左右,较2024年上升800亿美元左右。如果再考虑到2022年发行的中等利率的企业债,那么边际上升程度更大,今年的压力确实有所上升。

经济下行:企业债市场的潜在风险

更糟糕的是,即使不考虑到期偿付问题,由于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边际放缓+关税冲击),企业经营压力增加,也会对债务的偿付构成挑战。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美国经济的走弱,高收益债信用利差倾向于上升,美国企业债市场将边际恶化。

风险传导:信用债危机蔓延?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债市场恶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动性危机,如果没有系统性冲击,压力未必会向美国国债市场传导。企业债和国债,虽然都属于债券市场,但投资者结构、风险偏好、流动性状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企业债市场出现问题,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而国债则更多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因此,即使企业债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也不一定能直接传导到国债市场,引发系统性风险。

供给侧的真正考验:债务上限与减税的双重夹击

债务上限解除:短债供给潮的冲击

从以往美债的交易经验来看,滚动到期规模的问题,一般关注度不高,供给端会造成美债波动的主题事件,主要是债务上限解决后的短债发行潮和财政部增发中长期债券,这两个问题在下半年可能会同时出现。

尽管短债市场和中长债市场的流动性有一定隔离,但可能会受到情绪和其他因素影响,历史上,在财政部TGA账户大幅走高的过程中,10Y美债收益率容易出现上行。

目前,两党就预算案已经达成框架性一致,债务上限问题将在2-3季度得到解决,短期国库券将大量发行,TGA账户得到重建。在上述背景下,若届时美债基本面处于不利的环境中,收益率的波动可能会被放大。

减税政策:中期美债供给的推手

特朗普新的减税版本,或在未来十年新增1.3万亿赤字,每年平均增加赤字1300亿,财政部发债需求水涨船高。

由于短期国库券占存量美债的比例已经明显高于15-20%的合意区间上限,持续通过增发短债来融资是存在一定软约束的。我们预计,财政部可能会在下半年考虑增加中长期债券的供给规模。

2023年5月,美国财政部上调中长期债券的发行规模,此后10Y美债收益率在供给利空下到达5%的阶段性高点。

美联储的应对:结构性QE与监管放松?

当然,美国政府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些潜在的风险。为了应对美债供给增加的压力,美联储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结束缩表,开启结构性QE,甚至放松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比如补充杠杆率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冲美债后续的供给压力,避免市场出现恐慌。

需求端的隐患:被忽视的潜在风险

不过,在我看来,相比于供给端压力,更应该关注美债需求端的恶化风险。如果未来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或者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导致海外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下降,那么即使美联储采取再多的措施,也难以阻止美债收益率的上升。毕竟,美债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最终决定了它的走向。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