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会AI孙悟空:文化输出还是认知绑架?
大阪世博会:“AI孙悟空”的文化豪赌?
虚假的未来社会:一场科技与民族主义的盛宴
4月的大阪,樱花早已谢幕,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名为“大阪·关西世博会”的科技展览。主题冠冕堂皇——“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然而,当我看到那被寄予厚望的“中国馆”,内心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厌恶。与其说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如说是对过去几十年路径依赖的拙劣模仿,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错误引导。
“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多么政治正确的口号!然而,展馆内堆砌的“嫦娥五号”月壤、“蛟龙”号体验舱,以及无处不在的AI技术,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科技炫技,一场裹挟着民族主义情绪的表演。这些冰冷的钢铁和算法,真的能代表一个“焕发生机”的未来吗?我对此深表怀疑。尤其是在目睹了西方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疯狂角逐后,再看到中国企业亦步亦趋地模仿,却又缺乏真正原创性突破的现状,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焦虑。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拿来主义”?
“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堆砌的科技符号
且不说这些顶尖科技成果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多少关联,仅仅是把它们摆放在展馆里,就能够代表中国对“未来社会”的贡献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科技的简单粗暴的堆砌?“嫦娥”奔月固然令人振奋,“蛟龙”探海也值得赞扬,但如果这些成就仅仅是为了满足民族自豪感,而无法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那么它们就仅仅是空洞的符号,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的政治手段罢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对科技成果的过度宣传,很容易掩盖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薄弱。我们习惯于展示已经取得的成就,却很少反思这些成就背后的真正推动力是什么?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是否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星火燎原?自主可控的幻象
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大模型”被誉为“全国产自主可控”,这无疑是这场科技秀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自主可控”这个概念时,就会发现其中充满了水分。所谓的“自主可控”,究竟是指核心算法的自主研发,还是仅仅指硬件设备的国产化?如果离开了国外的芯片和软件,讯飞星火大模型还能正常运行吗?
更何况,即使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可控”,就能够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吗?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自主可控更应该强调的是对技术的掌控能力,是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国产化”。真正的自主可控,不仅仅是技术的自主,更是思想和文化的自主。
“AI孙悟空”:廉价的文化输出与认知绑架
技术与文化的错位:孙悟空的AI灵魂?
“AI孙悟空”,这个被科大讯飞寄予厚望的文化符号,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营销噱头。将一个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形象与前沿的AI技术结合,试图打造一种“科技+文化”的创新模式,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种结合是否真正能够赋予孙悟空新的生命力,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模仿?
当“AI孙悟空”用着并不地道的日语,向日本观众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时,我看到的不是文化的交流,而是一种廉价的文化输出,一种试图用技术手段来掩盖文化内核空虚的努力。孙悟空的真正魅力,在于他的反抗精神,在于他的自由意志。而当他被禁锢在冰冷的算法中,沦为一台只会鹦鹉学舌的机器时,他的灵魂也就荡然无存了。
三语切换:一种浮于表面的国际化姿态
“AI孙悟空”精通中、日、英三语,这无疑是一个亮点。然而,这种多语种能力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国际化姿态。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如果“AI孙悟空”仅仅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翻译,而无法真正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 nuances,那么他的多语种能力就毫无意义。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多语种能力很容易被用来进行认知绑架。通过控制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可以轻易地影响人们的认知,从而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潜在的风险。
“春江水暖鸭先知”:AI绘画的拙劣模仿
当观众请求“AI孙悟空”画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时,屏幕上快速呈现出一幅有古诗意境的画作。这看似神奇的功能,在我看来,却是一种对艺术的亵渎。AI绘画的本质,是对已有图像的模仿和拼接,它无法真正理解艺术的内涵,无法创造出真正具有灵魂的作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AI绘画很容易被用来进行抄袭和剽窃。通过分析大量已有的艺术作品,AI可以轻易地模仿出各种风格的画作,从而侵犯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潜在的风险。
讯飞的“中国芯”: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秀
虚假的超越:GPT-4o的阴影
科大讯飞宣称其讯飞星火4.0 Turbo在中文领域全面超越GPT-4 Turbo,代码能力和数学能力超越GPT-4o。这种说法充满了营销的味道,缺乏客观的依据。GPT系列作为行业标杆,其技术实力毋庸置疑。讯飞星火即便在某些特定领域有所突破,也难以撼动GPT的整体地位。更何况,这种所谓的“超越”往往是基于特定的测试数据集,缺乏普遍的适用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过度的宣传和虚假的超越,只会掩盖我们自身的不足,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与其沉迷于自欺欺人的幻象,不如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多语种大模型:是选择,还是另一种垄断?
讯飞星火多语种大模型号称“给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然而,这种选择真的能够打破西方科技巨头的垄断吗?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是核心竞争力。西方科技巨头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而中国企业在数据获取方面面临着诸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第二种选择”很可能只是另一种变相的垄断,一种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垄断。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垄断很容易被用来进行文化渗透。通过控制多语种大模型的内容输出,可以轻易地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知,从而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文化多样性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潜在的风险。
翻译机与落地生根:AI的乌托邦,现实的藩篱
科大讯飞的翻译机被誉为“解决用户的嘈杂环境下实时翻译问题”。然而,这种翻译机真的能够取代人工翻译吗?语言的魅力在于其微妙之处,在于其蕴含的文化背景。机器翻译虽然能够提高效率,但却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的内涵,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更何况,即使翻译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在跨文化交流中,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早已在千行百业中落地生根,但这些“落地生根”真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还是仅仅为了实现资本的扩张?AI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是否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世博会之后:AI出海的迷雾与陷阱
教育、医疗、工业:无孔不入的AI渗透
科大讯飞的AI技术渗透到教育、医疗、工业等各个领域,这看似是一种技术进步,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在教育领域,AI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但同时也可能加剧教育不公平。那些无法承担高昂AI教育费用的学生,将更加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AI可以提高诊断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更令人担忧的是,AI医疗可能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泄露敏感的医疗数据。
在工业领域,AI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那些无法适应AI技术发展的工人,将面临失业的风险,加剧社会矛盾。AI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人为本,不能只追求效率,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和伦理道德。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文化扩张的工具?
科大讯飞上线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覆盖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总用户数约1633万人。这看似是一种文化交流,但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文化扩张的野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推广中文,可以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知。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试图用自己的文化去取代其他文化。真正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平等互利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输出。
讯飞的国际化棋局:开发者生态的空壳
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国际站的上线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目前海外开发者团队数已达 49.6万。然而,这些开发者真的能够为科大讯飞带来实质性的创新吗?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源社区的力量至关重要。科大讯飞的开放平台是否真正能够吸引全球顶尖的开发者加入,并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更令人担忧的是,科大讯飞的开放平台是否会对海外开发者设置限制,是否会对他们的创新成果进行审查和控制?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中,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控制都将阻碍创新,最终损害自身的利益。科大讯飞的国际化之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伦理道德,尊重文化多样性,建立一个真正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