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的“黑土情怀”:乳业巨头的创新焦虑与乡村振兴的理想与现实

author 阅读:80 2025-03-09 12:42:46 评论:0

乳业巨头的“黑土情怀”:飞鹤的创新突围与乡村振兴算盘

中国经济网那篇关于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的报道,乍一看是篇中规中矩的企业宣传稿。但细细品味,却能看到这家乳业巨头在技术创新、黑土地保护和乡村振兴等宏大叙事下的真实焦虑与野心。

乳业技术创新:自主可控的迷思

报道中,冷友斌反复强调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等关键乳品功能性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这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国内乳品企业在这些核心原料上受制于人,不仅成本高昂,更影响了产品的自主定价权和创新能力。

飞鹤试图通过“鲜萃”技术,直接从鲜奶中提取这些功能性原料,摆脱对进口的依赖。这当然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技术突破并非一蹴而就。正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中指出的,不同生产工艺和原料来源都会影响乳品的功能性和营养价值。飞鹤的“鲜萃”技术是否真正能媲美甚至超越进口原料,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更深层次地看,乳业技术创新并非仅仅是原料的自主可控。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营养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不同人群提供精准营养解决方案,才是乳业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而这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黑土地保护:企业责任还是品牌营销?

黑土地保护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飞鹤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推行“畜禽粪污+玉米秸秆”制取有机粪肥还田模式,值得赞扬。

然而,我们也必须保持警惕,避免企业将黑土地保护变成一种“政治正确”的营销手段。飞鹤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推行的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成本效益如何?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其他潜在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科学评估和长期跟踪。

更重要的是,黑土地保护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以及农民的积极参与。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农民真正受益于黑土地保护,才是问题的关键。

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理想与现实

飞鹤在黑土地上打造“农、牧、工”一体化产业模式,带动农民从土地上增值、增收,这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比理想更复杂。

乳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避免被企业“剥削”,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此外,随着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越来越少。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飞鹤提出的“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精准对接”,看似能够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但如果缺乏公平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很可能演变成企业对农民的单方面控制,反而损害农民的利益。

总而言之,飞鹤作为国内乳业巨头,能够在技术创新、黑土地保护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有所作为,当然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叙事所迷惑,真正关注这些举措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真正实现共赢。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