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配置价值”是真香?国家队、公募基金的真心话大冒险
A股“配置价值”的喧嚣与真相:谁在真心呐喊?
平准基金与“国家队”:救市的强心剂还是麻醉剂?
一夜之间,“中国版平准基金”的概念甚嚣尘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公司集体发声,看似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宣告着“国家队”入场,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但仔细想想,这种“呵护”究竟是福是祸?
平准基金,说白了就是官方下场托市。短期内,或许能提振信心,防止市场踩踏。但长期来看,这种行政干预真能解决A股的根本问题吗?A股的病根在于制度缺陷、信息不对称、以及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仅仅靠资金硬撑,那就像给病人打吗啡,暂时止痛,却延误了治疗。更何况,这笔资金从哪里来?最终还不是全民买单?
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看似稳定大盘,但这种“输血”行为,是不是也变相掩盖了银行自身的问题?坏账率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这些问题不解决,光靠国家队拉一把,又能撑多久?
公募基金的“配置价值”论:是理性分析还是利益捆绑?
在“国家队”发声的同时,一众公募基金也跳出来高呼“A股具备配置价值”。南方基金的恽雷、华宝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个个都说A股是价值洼地,值得投资。但这些话,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公募基金,说白了就是靠管理费赚钱的。市场行情好,他们自然盆满钵满;市场行情差,他们也得想方设法忽悠投资者入场,保住自己的饭碗。所以,他们的“配置价值”论,有多少是基于客观分析,有多少是出于自身利益,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全球配置的角度出发,A股具备配置价值”,这句话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毫无意义。哪个基金经理会说自己投资的市场没有价值?他们只会选择性地展示利好,掩盖风险。毕竟,谁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呢?更何况,散户的信息渠道有限,很容易被这些“专业人士”忽悠。
内需、政策与权重股:A股的救命稻草?
大金融地产链:政策刺激下的虚假繁荣?
公募基金们集体唱多“大金融地产链”,理由无非是政策扶持、内需拉动。券商受益于股市向好,银行受益于地产改善,地产后周期需求复苏…听起来逻辑严密,但仔细推敲,漏洞百出。
首先,股市向好,券商才能受益,但股市的根基不稳,靠“国家队”强行拉升,又能持续多久?一旦资金撤退,还不是一地鸡毛?其次,银行受益于地产改善,但现在地产的困境,是靠几个救市政策就能解决的吗?烂尾楼、房价下跌、开发商暴雷…这些问题不解决,银行的坏账风险依然高悬。至于地产后周期需求复苏,更是空中楼阁。老百姓的收入预期不稳,谁敢轻易买房?就算买了房,又有多少人有钱装修、买家电?
所谓的“政策预期”,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政策的出台,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而且政策的效果,也常常不如预期。指望政策来拯救A股,无异于缘木求鱼。
新消费:概念炒作还是真实需求?
除了大金融地产链,公募基金们还看好“新消费”,包括健康消费、IP消费、悦己消费、科技消费等等。但这些所谓的“新消费”,有多少是真实的需求,又有多少是概念炒作?
健康消费,无非就是纺织服装、食品饮料。这些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很难产生超额收益。IP消费,说白了就是潮玩、传媒。这些行业,受众有限,而且容易受到政策监管的冲击。悦己消费,指的是彩妆、首饰。这些行业,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一旦经济下行,消费意愿就会大幅下降。科技消费,指的是消费电子。这个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竞争残酷,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
总而言之,“新消费”概念,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从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标的。
央企重组:效率提升还是利益再分配?
公募基金们还热衷于炒作“央企重组”概念,认为军工、能源、电子信息、重装设备等领域的央企重组,能够提升效率,释放价值。但这种重组,真的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吗?
央企重组,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博弈,涉及到人员安置、资产评估、股权分配等等。在重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寻租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重组后的央企,能否真正提升效率,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重组只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改变央企固有的体制机制问题。
更何况,央企重组,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裁员。这些失业人员,又该何去何从?社会稳定又该如何保障?
攻守平衡的迷思:散户的生存之道?
逆向投资:价值洼地还是深不见底的陷阱?
“在行情调整的过程中注重攻守平衡”、“积极采取逆向投资的策略”,基金经理们总是喜欢用这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术语来包装他们的建议。但对于散户来说,所谓的逆向投资,很可能就是抄底抄在半山腰,最后被套得死死的。
“中国这些竞争能力足够强,同时能够创造大量自由现金流的公司,并且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当然好,但问题是,这样的公司真的存在吗?或者说,即使存在,散户又能轻易找到吗?基金经理们手握大量资源,可以进行深入调研,但散户只能靠公开信息和一些小道消息来做判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所谓的“价值洼地”,很可能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陷阱。
更何况,A股市场充斥着各种内幕交易和财务造假,散户一不小心就会踩雷。即使买到了看似优质的公司,也可能因为突发的利空消息而血本无归。因此,对于散户来说,逆向投资,需要谨慎再谨慎。
红利策略:价值投资的避风港?
博时基金建议配置“红利+长债组合”,这似乎是一个相对稳妥的策略。在市场震荡的时候,高股息的红利股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而长债则可以起到对冲风险的作用。
但即使是红利策略,也并非万无一失。首先,高股息的红利股,往往是传统行业的股票,这些行业的增长潜力有限,而且容易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其次,长债的价格也会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一旦利率上升,长债的价格就会下跌。
因此,对于散户来说,即使选择红利策略,也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并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调整仓位。不要指望任何一种策略能够保证稳赚不赔,在A股市场,风险永远存在。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基金经理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做出独立的判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